T1 League的官方IG帳號終於在稍早公開亮相,首篇貼文說明了主視覺Logo的設計理念,因為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所以新聯盟選用象徵海洋的深藍色作為主要色調。貼文一出,吸引了大批網友前來留言,其中不乏冷嘲熱諷,像是「是時候分杯羹了」、「等著看你們倒台」等等,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許多球迷的不滿與質疑。
P.League+ 首季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總進場人數超過22萬人,平均每場比賽有5577位球迷入場看球,滿座率為82.4%;官方的Youtube頻道總觀看數突破2550萬,巔峰曾達到同時63159人在線上收看比賽直播的輝煌紀錄。賽季結束後,聯盟執行長陳建州也宣布,下個賽季將會新增兩支球隊,分別是新北國王與高雄鋼鐵人。
當T1聯盟成立時,許多人質疑他們,是不是看見了P.League+的成功,才想要出來分杯羹;也有另一種聲音提到,一個國家若出現兩個職籃聯盟,可能會面臨FIBA的禁賽懲處,日本就曾受到警告,指責T1聯盟的出現可能使得中華隊未來出賽受到影響。
尚未發生的事情姑且暫時不談,兩個聯盟目前的狀況也不盡相同,無法放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因此本篇要談的主要是P.League+有哪些優點是T1聯盟未來想要追求成功可以借鏡的。
首先是設計的部分,P.League+無論是官方Logo、聯盟形象影片,甚至到後來的周邊商品,看得出都是專業團隊操刀。即便每個人擁有不同的審美觀,我們也能從其設計中看出這個聯盟對於形象、商品、觀眾的重視。
接著是社群經營的部分,P.League+執行長陳建州本身在籃球圈、演藝圈都擁有一定的人脈,個人IG多達285萬人追蹤。長期關注他的朋友不難發現,當聯盟有任何新的動態,他總會非常即時的發布,透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聯盟吸引更多目光。除了執行長本人,其他像是聯盟相關的工作團隊,或是各球團的小編,對於社群上的貼文以及與粉絲的互動也都做得非常好,其中又以新竹攻城獅最為成功,僅僅一個賽季,便已獲得6.3萬粉絲追蹤,傲視群雄。
第三個是制度建立與資源整合的部分,P.League+經過一個賽季的發展,可以發現各球團不僅僅市場上競爭,離開球場後仍然為了讓賽制更加完善,經常埋首於會議中。目前已經確定在下月21日舉辦線上選秀會,同時提出薪資與合約保障等相關細則,希望提供一個更有保障的舞台,吸引更多好手加盟。為求戰力平衡,新加入的兩支球隊將在首輪獲得多一次的選秀機會,長遠來看,這會是不錯的做法。
最後是永續發展的決心,P.League+最初是由執行長出資兩千萬,「矽谷台灣幫」出資一千萬,元年四支球隊各出資五百萬元,以公司形式成立。T1聯盟預計採用協會制,目前已經要求參與的球團繳交五百萬保證金,並且同意未來三年不得退出,否則將罰款一千萬元。
P.League+與T1 League相繼成立,對於台灣籃球是不是好事,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不可否認的是,T1聯盟確實提供給有意投入職籃領域的球員多一個選擇的機會。當然,初期T1的消息發布比較混亂,多半是透過各家平面媒體轉發新聞稿,沒有一個統一的平台;現在官方帳號成立,相信未來在資訊公布方面會有更完善的作法。
目前在社群媒體上呈現出「選邊站」的趨勢,好像非要在P聯盟與T1聯盟之間做出選擇,彼此勢不兩立。但是換個角度想,這道題目不是是非題,也不是單選題,如果兩個聯盟各自發展能夠為台灣籃球創造新的一波巔峰,又有什麼理由非要二選一呢?
倘若時間證明T1聯盟真的做得不好,在台灣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下,他們也終將遭到淘汰的。所以各位熱愛台灣籃球的朋友們,先別急著做出評斷,再讓子彈飛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