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BL本季對洋將薪資設下每月2萬美元上限,引發外界不少討論,對此新北中信特攻總經理劉志威表示,真正的重點不應是上限金額本身,而是聯盟與球隊能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比賽內容,滿足球迷期待。
TPBL本季對洋將薪資設下每月2萬美元上限,引發外界不少討論,對此新北中信特攻總經理劉志威表示,真正的重點不應是上限金額本身,而是聯盟與球隊能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比賽內容,滿足球迷期待。
本季特攻經歷多次洋將更替,劉志威坦承,未能在薪資限制內找到能與對手抗衡的洋將,是他作為球團操盤手的責任。他指出,洋將制度與薪資政策應該配合台灣籃球發展階段而有所調整,包含本土球員實力、數量以及聯盟隊伍規模等因素。
「如果球隊少、本土競爭激烈,那洋將就可以少一點;但若隊伍多、球員競爭不足,薪資或人數都應該放寬,提升整體內容品質,讓本土也面臨競爭。」劉志威指出,目前雙聯盟共有11支球隊,本土人才明顯不足,洋將制度更應依據市場供需彈性調整。
談及外界對洋將月薪上限的爭論,劉志威認為這是「假議題」,即使完全開放薪資限制,也不可能吸引到現役NBA等級球員,正如中職無薪資上限也請不到大聯盟球星。他強調,「球隊該思考的是要提供什麼內容給觀眾,而不是執著在洋將2萬還是3萬的薪資數字。」
至於聯盟隊數是否過多,劉志威則持開放態度。他表示,各球隊成立的背景與企業支持的本質不盡相同,球隊數目的多寡沒有絕對標準,「重點始終在於比賽內容的品質與長期經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