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籃進入雙聯盟時代,各自的行銷手法也成為討論焦點。PLG聯盟主播蔡晴景日前在TPBL球評小胡的節目中,罕見開誠布公談及PLG與TPBL在行銷上的策略與差異。
台灣職籃進入雙聯盟時代,各自的行銷手法也成為討論焦點。PLG聯盟主播蔡晴景日前在TPBL球評小胡的節目中,罕見開誠布公談及PLG與TPBL在行銷上的策略與差異。
PLG操作熟練 林志傑挑釁手勢或為聯盟劇本
蔡晴景在節目中舉例,PLG在賽季末行銷戰術中就曾精準操作「林志傑對決盧峻翔」話題。他回憶道:「當時林志傑在主場比賽對盧峻翔比出利拉德的手勢,然後鋪陳下週兩人對決,再宣布續約一年,整個節奏抓得剛剛好,記者室爆滿,大家都想看傑哥說什麼。」
對此小胡更進一步分析:「那個動作根本不是林志傑的風格,看到就知道大概就是聯盟安排的。這也是P聯盟擅長的。」
TPBL缺乏鋪陳 球迷無共鳴難進場
相較之下,蔡晴景指出TPBL目前的行銷仍停留在「內容簡介」階段。他以海神對國王的賽事為例表示:「當天的宣傳就只有介紹誰對誰,沒有任何故事鋪陳。這樣的標題根本吸引不了球迷點進去,更別說走進球場。」
他強調,行銷不是只靠比賽內容吸引人,而是需要去塑造,讓中立觀眾也能被話題吸引。
製造對立、創造火藥味 TPBL應學習劇本式行銷
事實上台灣籃球目前僅靠實力難以持續吸引觀眾進場,TPBL應思考如PLG,透過設計劇情、安排對立戲碼來製造看點。或許不需要真正打架,但像林志傑對盧峻翔這樣的挑釁橋段,讓球迷想知道下場怎麼演,這樣才有話題。
回顧整季,TPBL鮮少出現「有火花」的比賽,唯一較具話題的只有攻城獅對夢想家的口角衝突,但聯盟也沒讓兩隊對立感延續。若不能靠球技吸引群眾,行銷團隊就必須主動製造話題,要世仇、要挑釁,才會有流量、有進場動力。TPBL若要擴大市場與關注度,必須調整內容操作邏輯,思考如何製造「看點」,才能將比賽從純粹的賽事,轉化為具有娛樂價值的綜合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