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是否該「晚一點上課」引發熱議!有民眾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主張國高中應延後至上午10點上課、下午4點下課,並移除非必要的多元課程,理由是能改善睡眠品質、避免長期睡眠剝奪。該提案僅一天就吸引超過8363人附議,輿論瞬間掀起兩派爭論。
台灣學生是否該「晚一點上課」引發熱議!有民眾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主張國高中應延後至上午10點上課、下午4點下課,並移除非必要的多元課程,理由是能改善睡眠品質、避免長期睡眠剝奪。該提案僅一天就吸引超過8363人附議,輿論瞬間掀起兩派爭論。
提案人指出,現行的作息讓學生普遍睡眠不足,影響學習效率與心理健康。若縮短課程時數並刪除不必要的課程,不僅能讓學生精神更集中,也能增加課後探索興趣、運動與社交的時間。他強調,國高中生已有獨立通勤能力,不必再被家長作息綁住。
贊成者認為,學生課業壓力龐大,「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充足睡眠能提高學習效果;也有人直指教育制度「不把學生當人」,應刪除無意義的課程。
但反對者則擔心,課程時數已相當緊湊,「很多課快上不完了」,若延後上課勢必壓縮進度,甚至可能衝擊基本學力;還有人認為制度缺乏配套,「光改時間」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依平台規範,提案在60天內若獲得5000人以上附議即成案。教育部已回應,本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將交由國發會彙整資料並邀集專家學者評估,並會於規定期限內正式答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就曾有民眾提議「9點上課、3點下課」,教育部當時則回應,學生睡眠不足成因多元,若僅調整時間恐影響基本學力,最終僅針對高中「早自習與第八節」做出彈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