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籃雙聯盟合併破局後遺症持續發酵,新賽季尚未開打,兩聯盟內部便傳出球隊經營不穩消息,票房與關注度雙雙下滑,導致部分球團陷入財務困境。
台灣職籃雙聯盟合併破局後遺症持續發酵,新賽季尚未開打,兩聯盟內部便傳出球隊經營不穩消息,票房與關注度雙雙下滑,導致部分球團陷入財務困境。
PLG方面傳出某支球隊已經確定完成轉手程序,接手方為國內知名科技業者,雙方在近期達成初步共識,相關交易細節有望於休賽期正式公布。雖然目前聯盟與球團並未對外證實,但消息已在產業內部傳得沸沸揚揚,若屬實,將是PLG成立以來首次完整股權移轉案例。
相較之下,TPBL某支球隊出售進度明顯受阻,目前仍未找到合適買家。消息指出該隊因營運長期吃緊,若季末仍無新東家接手,球團恐將直接解散退出聯盟,成為聯盟成立以來第一支走入歷史的球隊,引發球迷與球員高度關注。
不僅如此,TPBL另一支北部以南的球隊也傳出財務警訊。據了解,該隊在過去三個球季虧損金額高達2億元,目前積極尋求新投資人加入,並有意引進新資本穩定軍心。然而財務壓力已開始牽動內部權力結構,總經理職位可能面臨人事異動,管理層穩定性成為新一輪關注焦點。
從賽季開打以來,各界便對雙聯盟分立是否能持續營運抱持疑慮,如今接連爆出球隊轉賣與財務風險,更凸顯去年合併破局後遺症正在全面顯現。無論是聯盟制度、商業價值、還是球迷認同感,皆受到一定程度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