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確定在今年走向職業化,而回顧另一個半職業聯賽SBL,其實在成立初期人氣也是強強滾,可惜這幾年風光早已不再,昨日有PTT網友在台籃板上發文問到「SBL是怎麼把自己形象敗掉的?」底下鄉民也開始細數SBL這幾年會沒落的原因。
該名網友指出「SBL在約莫十多年前,雖然某些隊伍進場數就已經很慘了,但整體形象還算是不錯的,在社會上也頗有討論度,像是台啤在2008年出書又出電影,「態度」球衣也一度廣為流行,這十幾年間 SBL並沒有像CPBL一樣出現假球案,為什麼形象就只剩下581髮膠聯盟難看,這跟SBL變成CBA農場,或是近幾年HBL崛起 熱度壓過SBL有關嗎,還是其實有過什麼罕有人知的重大事件?」
底下一下子吸引眾多鄉民分享見解「場中打架、踹裁判、造飛機、折手、埋地雷、已婚偷吃、陽台,還沒算完,老鼠屎真的多,令人寧可把時間給別的事物。」、「田壘第五季得分下滑後,一直到出走前第十一季,已經幾乎沒有吸票能力。」、「 球員負面新聞太多,很難看到正面的新聞。」 、「SBL前面四年的票房主力是國高中生,後來他們上了大學能玩的變多,而且球場還搬到正在挖捷運的新莊,直接產生了球迷斷層,然後2008球季最猛的是當日下午三點要比賽,結果凌晨還在夜店爭風吃醋烙朋友砍人。」
此外底下還有網友回應這邊文章寫下「想想看如果現在的SBL裡面有龍貓、盈駿、姊夫、高國豪、譚傑龍、孫思堯,甚至是年輕一點的林庭謙、唐維傑 (當年陳順詳跟他們差不多年紀就在打SBL了),我想看的人至少是現在的好幾倍吧,所以新聯盟要成功,在我來看無非是能找到新的看板,當年SBL先有林志傑、楊敬敏、吳岱豪返國、鄭人維、蘇翊傑、呂政儒爆發年,幾乎每年都能有驚奇跟新看點,現在沒有ABL的國際對抗賣點,新聯盟除非能讓新生代球星回流(至少也來個周儀翔),或是有天降球星橫空出世(譚傑龍可能來嗎?)吸引媒體目光,否則我是覺得長遠來看不怎麼樂觀就是了。」
SBL初期確實帶給球迷不少感動,也希望新職籃能將這些留住,並記取SBL後期衰退的原因,讓台灣球員有更棒的舞台發揮,讓台灣籃球賽重回球迷放假時候的休閒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