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隊於12強棒球賽奪冠後,台灣雙職籃PLG、TPBL的網路聲量與關注度明顯下滑。雖然兩聯盟公布的現場上座率仍顯不俗,但多數門票被爆出為公關票,非球迷實際購票進場。同時網上直播觀看人數與各大籃球媒體的貼文觸及率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反映出籃球比賽的吸引力不足。
球迷熱議職籃熱度下降原因
在PTT「台籃板」上,球迷對於籃壇熱度下降的原因展開討論。歸納主要因素包括國際賽事表現不佳、聯盟分裂導致內耗、以及球員場外爭議頻傳。尤其是聯盟分裂後,職籃的流量即使經過包裝仍未見起色,球迷質疑若未來兩聯盟合併,能否重拾過往的高人氣。
職籃競爭力與話題性不足
不過就本站觀察,過去台籃就常有負面新聞,但幾乎沒有太大影響。國際賽表現不佳台籃球迷也早已習慣。至於聯盟分裂,事實上季初幾場比賽看下來影響確實有,但也不大。主要原因還是中華隊棒球12強奪冠,讓不少運動迷的焦點全都轉移到職棒身上,不得不承認,這支中華隊確實感動了全台灣人,好表現也讓不少籃球迷直接跳槽改看棒球,對台灣籃球的關注意願明顯降低。
此外本季TPBL降低洋將薪資並廢除「魔獸條款」,加上NBA球星羅斯來台的計畫無疾而終,同時阿巴西、林秉聖等球星轉戰海外,蔣淯安、胡瓏貿等人則因傷病狀況無法穩定出賽,導致比賽焦點不足。而PLG因隊伍縮減至四隊,即使提高洋將水準,仍難滿足球迷期待,加上中華隊風光奪冠,一瞬間台灣運動迷眼球全部都轉移到棒球身上,職籃難與12強棒球的成功效應抗衡。
回歸本質:提升競爭力與話題性
職籃若想重振聲勢,須從聯盟整合、球員發展、以及比賽話題營造等多方面著手。強化洋將與本土球員的對抗性,創造引人入勝的比賽情節,同時減少場外爭議,才能吸引更多球迷回流。如重啟「魔獸條款」這個特效藥,吸引NBA等級大咖球星來台,否則,台灣職籃將面臨熱度持續下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