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PBL福爾摩沙夢想家領隊陳立宗發表了一篇長文,討論球隊之間的互信問題。他堅信夢想家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情,並分享了對球隊和台灣籃球未來的看法。
陳立宗在文中回憶了夢想家當初選擇加入ABL時面臨的質疑。他提到:「當時很多人問我們為何不支持SBL聯賽,反而選擇加入ABL。疫情期間,ABL關閉後,又有人問我們為何不回到SBL,反而參加一個新的聯盟。」他解釋道,夢想家選擇這條路是因為希望改變台灣籃球,「與其吶喊,不如躬身入局,夢想家願意走出第一步。」
陳立宗還談到近期的一次重要合併會議,只有一位決策者參加。他提到,會議結束後,總經理鎧總給他打電話,說有人質疑他們的想法是否一致。陳立宗回應道,夢想家是股東制球隊,本來就會有不同意見,但他堅信鎧總的決定。「我們在規模和資源上可能不如其他球隊,但我們有團隊的信任和支持。」
針對球迷對於夢想家變化的看法,陳立宗表示理解。他說:「如果你是夢想家ABL時代的球迷,可能會覺得我們變了;如果你是Plus League時代的球迷,也可能會有同樣的感受。但無論你從何時開始支持夢想家,我們始終致力於改變台灣籃球,勇敢前進。」
最後,陳立宗強調了夢想家的使命和信念。「無論遇到多少挑戰,我們仍是那個看著前方,勇敢前進的夢想家。這一局,我們守住了底線。Move ON ! Next Chapter! Let’s Go!」他呼籲球迷繼續支持夢想家,與球隊一起迎接未來的挑戰。
以下為陳立宗社群全文: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幾天,無論是夢想家人,或是關心夢想家的朋友,還是在乎台灣籃球的大家,心裡一定會出現一個問題:
「WTF, 現在是什麼情況?!」
這正是過去年兩年的休賽季最常出現在我心裡的OS…有時吃驚,有時錯鍔,但是除了關心這些變化,我明白自己還有一份責任或是權利,就是在這一切的過程中,提醒自己不要入戲要用心觀察著每一支球隊的主其事者,他們是如何帶領著他們的球隊,除了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之外,我內心明白,總會有那麼一些時刻要做出關鍵的決定時,扛起責任善用權利
我還記得當年,在夢想家選擇加入ABL時,好多人問到,為何你們不支持自己國家的SBL聯賽? 為何你們要出走?
疫情之下 ABL關閉,又有好多人問我們,為什麼你們不回到SBL的架構裡和裕隆/ 台銀/ 台啤/ 璞園這些經營了幾十年的球隊站在一起,反而去參加一個什麼都還沒有的新聯盟?
當時因為黑哥的離開,運行幾年的我夢鐵三角決策架構,少了一個董事長(中哥) 與 總經理(鎧總)之外的角色,所以我就從單純投資者的角色,加入了制服組開始認識大家,我還記得我的媒體初體驗的第一個問題就有夠嗆:
「夢想家出球隊又出錢投資新的聯盟而不參加SBL,是不是因為你們和黑人和富邦是bro?」
我看了一下中哥,看了一下黑哥,再看了一下鎧總,他們都給我一個哭笑不得卻充滿鼓勵的表情,讓我可以很堅定的說出我到現在還記得的話:
「與其吶喊,不如躬身入局,台灣籃球若需要改變,夢想家願意走出第一步」
時間軸拉回幾個星期前一個每一支球隊只能有一位決策者參加的重要合併會議。 結束後鎧總給了我一個電話,他說: 「今天開會,誰誰在會議上竟然對我說,Jonathan, 就我所知,立宗的想法不一定和你一樣喔?」 (蛤?) 「 但我馬上打斷他說,夢想家是股東制的球隊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有一件事情我非常確定,那就是今天我在這裡做的決定,回去之後,立宗一定會got my back!」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又是在掛掉電話之後的十分鐘後,傳了個信息給鎧總: 「鎧,比起其它球團,我們在規模和資源上可能沒什麼能讓他們可以羨慕的地方,但是你剛剛的發言,應該會讓有些人很羨慕,這感覺,好奇妙,偏舒服,哈哈!」
所以,如果你是夢想家ABL時代的球迷,我已經能理解你為什麼覺得我們變了; 如果妳是夢想家Plus league時代的球迷 ,我也能體會妳為什麼覺得我們變了。但是,如果你或是妳一直都是夢想家的球迷,無論從前還是願意到以後,我希望這一段旅程,我們始終仍是那個:
「與其吶喊,不如躬身入局,台灣籃球若需要改變,夢想家就願意走出第一步!」
和四年前一樣被噴,和七年前一樣被笑,但我內心中二魂告訴我,沒錯,我們仍是看著前方,勇敢前進的那個夢想家,這一局,我們守住了我們的底線
Move ON ! Next Chapter! Let’s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