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額登記2億元的PLG職籃高雄鋼鐵人隊的資金來源一直受到外界關注。鋼鐵人的母公司高雄育樂股份有限公司此前被媒體指控引入中資,作為「人頭」,球隊董事長黃哲寬對此感到不滿,他向撰稿的記者和相關媒體各提告求償100萬元。然而,高雄地方法院審理後認定,黃哲寬並不持有高雄育樂公司的股份,最大股東陳韋翰的資金來源是他在中國的姊夫錢濤。因此,法院認定黃的請求是無理的,判決他敗訴。
根據媒體報導,對於這一判決,高雄育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黃哲寬尚未接受電話採訪,但公司透過顧問律師回應表示,他們剛剛收到判決書,將對判決的部分進行進一步研議。同時,他們強調最大股東錢濤的公司投資已經經過投審會的確認,不屬於中資投資,因此無論如何,這些連結都與中資無關。
法院的判決指出,在2021年11月7日,媒體報導了由陳建州領導的PLG職籃聯盟的相關情況。報導中指出,新成立的高雄鋼鐵人隊被指出存在中資疑慮,據稱由香港無極人馬接管,並有台灣本土股東的撤資。儘管球團迅速消除了這些疑慮,聲稱股東都是台灣人且沒有任何外資,但媒體的調查發現,新任董事長黃哲寬根本沒有持股,而最大股東的資金確實來自錢濤,他曾是中國籍並持有香港身份。
黃哲寬對此感到不滿,認為媒體在未經合理查證的情況下發表報導,僅呈現了片面且偏頗的陳述,並未直接向他和高雄育樂公司的相關人員查證報導內容的真實性。他認為這樣的報導刻意誤導了讀者,侵害了他的名譽和信用權。因此,他向撰稿的陳姓女記者和相關媒體公司各求償100萬元,並要求在兩大報紙的頭版刊登半版的更正啟事。
高雄地方法院在審理中,陳姓女記者和媒體公司都強調,高雄市議員黃捷曾要求高雄市運動發展局調查鋼鐵人的資金來源,並釐清是否涉及中資。除了中資疑慮之外,他們還指出背後的中資幕後金主可能涉及債信不良等問題,這可能導致引入球隊的資金不穩定,可能對台灣的職業體育運動發展造成損害,並與政府推動運動產業的政策相衝突。因此,報導涉及到公共利益,屬於可受公評的事情。
法官的調查發現,黃哲寬是香港無極公司的代表,該公司由錢濤擔任負責人。他也是美商無極資本有限公司的我國境內負責人和我國分公司經理,這足以認定他是錢濤的親信。此外,在2021年10月4日高雄育樂公司的變更登記中,發行的股份總數為540萬股,而黃哲寬持有0股,而陳韋翰持有260萬股(佔比48.15%)。錢濤也曾公開表示,他借錢給小舅子陳韋翰發展台灣職業籃球。
法官認為,報導中指稱高雄育樂公司已受到香港無極集團的控制,並進一步指稱「高雄淪為借殼」,這些指控應該是有相當的理據證明其真實性。此外,報導中提到錢濤是中國商人,高雄育樂公司被香港無極集團控制,被視為借殼等內容,這些內容實際上貶低的是錢濤和高雄育樂公司,而不是黃哲寬。因此,很難認定報導構成侵權行為,並對黃的名譽和信用權產生非法的侵害。根據法院的判決,黃敗訴,但仍有上訴的權利。
綜合來看,這起法律訴訟涉及到台灣職業籃球發展的重要議題,同時也關係到媒體的責任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報導者應該在報導前進行充分的查證,以確保報導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對於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媒體應該持有負責任的態度,提供充分的事實和報導。